考试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考试通知

流行性感冒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4-06 08:21:15 浏览:379

什么叫做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世纪以来,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生了5次大流行∶即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1957年亚洲地区流感(H2N2)、1968年香港地区流感(H3N2)、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2009年全球流感(新甲型H1N1)引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丙类法定传染病

01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约7天,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

动物流感(H5N1)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病死禽是多数人禽流感病例的传染源。

02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密闭场所气溶胶】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共有毛巾、餐具等可以引起间接传播。病人潜伏期末就具有传染性,病初的2-3天传染性最强。当体温恢复正常后就很少排毒,传染他人的几率就非常低。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更易罹患流感

0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每隔2-3年就会有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老年人由于经历多种流感亚型病毒的多次攻击,可能存在不同亚型间交叉免疫,感染率相对较低。人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与年龄、职业、性别没有关系,当人的抵抗力低下,如受凉、疲劳时,容易被传染。流感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

易感人群主要有三人类:

流感病毒的发病速度快且流行广泛,一般在下列人群中,易感几率较高:

易发生流感并发症的人群: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敬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居住者;患慢性肺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成人和儿童;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或其他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和HIV感染者;经常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孕、产妇等。

易感染流感或易使流感流行的人群:幼儿园和大、中、小学学生,特别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教师;部队军人;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在写字楼或其他空气流通较差、人口密度较大场所的工作人员。

易将流感传播的人群: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敬老院工作者;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

04

流行特征 

易发生流行和大流行是流感的主要流行特征。流感的流行病学主要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反复流行和大流行。变种变异多引起小流行,亚型变异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流感分为散发、局部暴发、流行和大流行。世界性大流行是由于甲型病毒变异导致出现新亚型病毒株,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

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

05

流行病学参数

1.潜伏期:指感染者从暴露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间隔时间。研究显示,流感病毒常见潜伏期为1 ~ 4 天,平均为 2 天,其中甲型流感中位潜伏期为1.4天(95%CI:1.3 ~ 1.5),乙型流感病毒中位潜伏期仅为0.6天(95%CI:0.5 ~0.6)。流感感染者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具有传染性。

2.排毒期:是指感染者首次排出病毒核酸到末次排出病毒核酸的间隔。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 ~ 2天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发病后 12 ~ 24 小时内显著增加,发病后1天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 ~ 8 天(平均 5 天)。住院成人患者可在发病后持续1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毒,排毒量也更大。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量下降更慢,排毒时间相对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排毒时间延长很常见(约1 ~ 3 周)。老人和 HIV 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 排毒时间更长。

3.代间距:是指原发病例的发病日期与其传染导致的续发病例发病日期的时间间隔。一篇关于呼吸道传染病代间距的文献综述提示,感染A(H1N1)pdm09 亚型流感病毒患者间的代间距范围为1.9 ~ 4.5天,感染 A(H3N2)亚型流感病毒患者间的代间距范围为 3.1 ~3.5 天,乙型流感病毒患者间的代间距为 3.4 ~ 4.9 天。

4.续发率: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群体(如家庭、集体宿舍、学校、密切接触者人群)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的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流感的续发率在不同场所、不同人群和不同流行年度差异较大。一项基于27篇原始研究的系统综述发现A(H1N1) pdm09 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庭续发率在3% ~ 38%之间。英格兰一项在连续两个流行季评估流感续发率的研究综合发现在乙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的 2012-13 季节,流感的家庭续发率为 30.5%,在甲型流感为优势株的2013-14 季节,流感的家庭续发率为 25.7%。

5.基本再生数(R0)表示一个传染源进入到易感人群中,在未加干预的情况下,平均可感染的二代病例个数,是描述疾病传播能力的指标之一。据一项系统综述估计,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基本再生数的中位数为 1.3(IQR:1.2 ~1.4)。我国一项研究显示,从2010-2019 年间我国季节性流感的基本再生数范围在 0.98 ~ 1.47 之间变动,均值为 1.21



声明:本站所有素材/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合作!